编者按:1981年,龙安志(Laurence Brahm)以大学交换生的身份第一次从美国来到中国,此后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他是律师、作家,同时也是喜马拉雅共识机构创始人和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高级国际研究员。他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以及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
自2018年5月24日起,bt365提款到账时间那么长每周四刊发一篇连载文章,讲述龙安志眼中过去40年中国发生的巨变,敬请关注。
北京,1992年冬天。那是一个寒冷、沉闷的冬日,从我办公室的窗口往外望去,这座城市看上去灰蒙蒙的,并且扁平。没有人能够预见到,未来几年,巨大的建筑工地将向四面八方铺展开来,吞噬所有的低层空间。老旧的工厂和过时的仓库很快会变成摩天大楼,那里有最精致的办公室和商场。
我的办公室坐落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1992年,中国国贸中心是耸立在北京上空的唯一一座现代化写字楼,与香格里拉管理的酒店相连通。中国国贸中心附近很空旷。由于大部分外国人都聚集在北京饭店和民族饭店,王府井成为当时北京的中心商业区。新加坡商业大亨郭炳湘投资中国国贸中心遭到不少人质疑,“那里离市区太远了,真的有人会去吗?”然而,几十年后,中国国贸中心将淹没在一片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森林里,成为北京CBD的中心。
不过在1992年,这座孤零零的写字楼几乎是空的,仅有少数几家外国公司入驻。当时,我为香港最大的律师事务所“约翰斯顿·斯托克斯和马斯特”工作,被派往北京负责开拓大陆地区的业务。在那个时刻,没有人能想象得到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我从办公室的窗户望出去,试着想象如何才能完成任务。这里没有外国投资者,仅有的几家外国公司都是通过设立代表处保持一种象征性的存在。这里没有开展业务的迹象。不过,我的思绪被敲门进来的秘书打断了,这位香港女孩面露关切地轻声说道:“几位中国官员正在前台等着见你。他们说他们是你的‘老朋友’。”
我走下去,看到于晓雨(音译)摊坐在沙发上等我,陪他一起来的还有两名官员。当时,于晓雨是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的私人秘书。通过工作,他洞察到中国即将发生巨变。
在当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是中国政府内部权力最大的部门之一,负责监督引导其他部门从计划转向市场,协调各行业各部门的不同利益以完成既定任务。
在我的办公室里,于晓雨一边喝着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一边谈论我们这些局外人无法洞悉的政策变化。他告诉我不要低估中国在未来十年推进重大改革的潜力。然后,他低声说,有些事情要发生了,就在明年春天。一群改革者意识到,中国必须迅速走出经济停滞。中国需要外国投资,也需要市场经济。因此,必须干点大事。
1992年,具有改革意识的中央政府领导人计划安排邓小平“南巡”,视察南方的经济特区。这一切都是为了传递信号,打开中国经济的阀门。
经济特区是中国首批发展市场经济的试验区,战略性地分布在大陆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边境线附近。邓小平“南巡”的目的是检阅这批十年前设立的市场经济试验区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下一步是呼吁全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开始开放市场。从那一刻起,似乎每一个人都跳入商业发展的滚滚浪潮。海外资本疯狂涌入大陆。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随之来临。改革开始全面铺开。
(翻译:谌融)